体操奥运冠军李小双在《湖北日报》上说了一段让所有人沉默的话。 他痛批现在的体育报道变味了:“有些媒体故意在网上挑事儿,说我的球迷多、加油声大,对别的选手不公平。 这不就是煽动球迷互撕吗? 可体育比赛明明靠的是真本事啊! ”这番火药味十足的发言,瞬间把大家拉回2024年巴黎奥运那个揪心的夜晚。
当时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现场,孙颖莎的助威团声势浩大,陈梦的支持声却被淹没。 有媒体马上炒作“莎迷太疯狂”“破坏公平”,甚至山东媒体直接给孙颖莎扣上“来者不善”的帽子...但事情真相在今年3月发生反转,上海《解放日报》经过深度调查揭开惊人内幕:原来操纵这一切的,是藏在背后的整条灰色产业链!
那个让李小双愤怒的场面,在巴黎奥运会真实上演过。 当孙颖莎和陈梦站在乒乓球女单决赛球台两端时,看台上出现了奇特的分割线。 大批穿着黄色应援服、举着“莎莎必胜”灯牌的观众坐满三个区域,他们统一的加油声浪几乎盖过全场。 有现场记者拍到,部分陈梦的支持者几次试图喊口号,都被更大的声浪压了下去。 这种情况迅速被某些媒体捕捉放大,第二天就有标题写道:“孙颖莎粉丝包场造势,对手陷孤立无援”。 山东某媒体更用醒目标题称“饭圈入侵体育,小将杀气腾腾来者不善”,暗示孙颖莎阵营刻意制造压力。
运动员因此受伤的案例触目惊心。 巴黎决赛后,获得银牌的孙颖莎主动与陈梦握手时眼眶发红。 这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后,有人开始发帖:“看到她装可怜的样子就烦”“粉丝害她飘了才输球”。
更有人把陈梦母亲观赛时抹泪的画面翻出来,配上“霸凌受害者家属”的文字传播。 乒协内部人士透露,那段时间孙颖莎把自己关在宿舍整宿失眠,女队教练马琳不得不轮流陪两个弟子谈话,怕她们被网络骂战影响团体赛。 反观李小双当年的遭遇如出一辙。
他回忆1996年奥运会夺冠后,有媒体发文讽刺“全靠老乡呐喊赢比赛”,气得他差点把报纸撕碎:“我们体操选手在器械上连观众脸都看不清,喝彩声大点小点有区别吗? ”
饭圈战争的炮火往往源自特定方向。 《解放日报》调查记者王海今年三月发布的报告点破真相:当某场比赛出现“孙颖莎粉丝故意冷落对手”的新闻后,监测数据显示相关话题24小时内阅读量暴涨2亿,而最早带节奏的12个账号均关联到某娱乐营销公司。
该公司通过炮制“陈梦被排挤”等虐心话题,迅速吸引大量网友争论。 深挖后发现,该公司已运作三年,合作水军超2000人,专门挑体坛明星制造对立。 他们用统一话术发文后,立刻有数百个新注册小号转发冲热搜。 有员工私下承认:“吵得越凶平台流量分成越多,我们月收入能翻三倍。 ”
李小双在采访中揭穿了这套把戏的核心逻辑:“裁判打分机器不联网,奖牌更不是靠分贝高低决定的! ”他提到去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亲眼所见——某地方队教练试图煽动观众给裁判施压,结果当场被警告:“再干扰比赛直接扣分! ”而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的技术统计更说明问题。 裁判组调取的场内分贝监测显示,最高噪音值仅118分贝(低于120分贝的国际赛事警报线),且两名选手在相持球阶段接发球成功率完全持平。 国际乒联其后发布声明:“现场氛围热烈但未违规,比分反映真实水平。 ”这些数据当时却几乎无人关注。
当李小双说出“媒体制造仇恨伤害运动员”时,体育总局其实早就在行动。 知情人士透露,巴黎回国后总局紧急约谈六家地方体育媒体,对发布“来者不善”报道的机构给予内部警告。 更有教练在备战会上立新规:“队员赛前禁止带手机,尤其不准看热搜! ”在乒羽中心最近的宣传海报上,原本单独展示的明星大头照被换成团队合影,标语也变成“每一次击掌都传递尊重”。 但能否真正奏效仍是未知数,就在上周的全锦赛看台上,又有两家粉丝团因抢占助威区域发生推搡,而看台角落依然有人架着手机在做直播:“各位家人们点点关注! 下局分析谁在搞小团体……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